Wednesday, March 12, 2014

姓氏橋



姓氏橋是十九世紀後期中國的福建移民聚居,在水上用木板築起房屋興建的。現存的有姓王橋、姓林橋、姓周橋、姓陳橋、姓李橋、姓楊橋和雜姓橋,而姓郭橋和平安橋於2006年被拆毀。

當中,以姓周橋規模最大,由兩部分組成,是唯一一條有分支的姓氏橋,故此姓周橋亦被發展成旅遊熱點。


當你走進姓周橋,你便會發現很多橋民在自家售賣紀念品、小食,有的甚至轉型為民宿,讓遊客當一日水上人家,了解他們的生活。

 

而在姓周橋附近的姓陳橋,有著截然不同的畫面。這裏沒有太多的遊客,亦沒有售賣商品的店舖,有的只是原居於此的橋民,他們悠閒地過活。這裡展現的就是原本橋民的生活。


在每條姓氏橋都會有不同的寺廟,而在農曆一月初八的天公誕,各橋的橋民除了在自家拜祭天公,亦都會在姓氏橋外的祭壇奉上自備的祭品,一同拜祭天公。




Monday, March 3, 2014

龍山堂邱公司

在馬來西亞眾多的華人姓氏宗祠中,檳城龍山堂邱公司,簡稱邱公司,是最金碧輝煌的一座。邱公司位於Lebuh Cannon (大銃巷)外 ,只和在遊客熱門集中地,Lebuh Armenian (木頭公巷)亦只有數步之差。但邱公司的核心建築很難被人發現,因為您必須要穿過一個過街樓和兩排的十九世紀的排屋,繞過一個戲台,才會發現一棟富麗堂皇的邱公司聳立在您眼前。宗祠就似仿如隔世,宗祠門外的廣埸也格外寧靜,整個邱公司給人的感覺很低調,但不乏霸氣。

遊人必須穿過Cannon Square在能發現龍山堂邱公司
邱公司是在十八八五年由中國福建省來檳城生活的邱氏家族的人建立的,但宗祠原是本地英商某舊址。歷史建築物中的歷史價值往往就在一些重大事故中去累積的,邱公司也不例外。在建立之後的四、五十年之後,邱公司已受到不少的歲月摧殘,然而邱氏家族認為宗祠應該要進行一次大重建,把原有舊的宗祠折除,重新建造一座新的龍山堂。但長達八年的建造,竟在十九零一年的除夕夜的一埸無情的大火把八年來的心血幾乎化為烏有!邱氏家族對此傷心不而,但他們沒有氣餒,而且決定在翌年啟動重建龍山堂的工程。終於在十九零六年竣工完成了今時今日看見的龍山堂。但之後龍山堂的命運亦沒有一帆風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轟炸喬治市,龍山堂部分建築也受到波及。修復的工程也於戰後十九五八年展開。

鬼斧神工的建築

龍山堂由三個不同高層部份組成;托高半層的拜亭,以"八"字型連接著二層的主殿,以及左邊單層的廚房 (饈饌所)。 一殿一拜亭寺廟的龍山堂反映了檳城本地的凸廊式洋樓與閩南的建築特色的巧妙結合,這樣的建築特色在中國尚未找到相同的例子。而且和原鄉 (福建)的宗祠比較起來,龍山堂尤其別致華麗。整個建築是匯集了高超水準的石雕,木雕,彩繪,灰塑剪貼和瓦作等匠藝,也是清未期間閩南匠師在檳城留下創新的藝術精品。
饈饌所是龍山堂的廚房
亮燈之後的龍山堂邱公司格外美麗














資料來源:http://www.khookongsi.com.my/